親子溝通專區
親子溝通有絕招之二 提升孩子的配合意願
2021-02-25
親子溝通有絕招之二:提升孩子的配合意願
 
不知道第一篇分享的幾個小tips,在實務上對大家有沒有一點點小小的幫忙呢?  璦嘉醫師有觀察到大家似乎對於公開分享自己的小心得有點害羞~  目前反饋還是以私訊為主,希望隨著分享內容增加,大家也能不吝給予更多心得跟建議喔!  今天的內容將分享幾個能有效增加孩子配合意願的小tips, 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讓孩子願意配合有妙招: 如何讓孩子"按表操課"
 
有些家長跟我們反應: "別再繼續這些有關"感覺跟情緒"的空談啦! 讓孩子增加自信跟自我意識固然很棒,但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那麼多....孩子要吃飯、洗澡、刷牙、乖乖穿衣服、準備出門、在對的時間上床睡覺...."  還有還有,除了這些待辦事項以外,要他們"不能"做什麼事也沒有比較容易喔!  好比"不准打妹妹!"、"別亂丟食物!"、“剛幫你穿好鞋,不准脫!"、"剛剛掉地上的糖果不准撿起來塞嘴巴!"、"這些紙很重要不准亂撕!"....諸如此類的狀況,更是天天重複上演。
 
沒錯,這些育兒的現實面讓家長們必須持續地用各種方式,包含義正詞嚴、威脅利誘、聲嘶大吼...來讓孩子完成任務、配合行程、避免受傷等等。 但反過來說,也意味著孩子每天從一起床,就有人在耳邊不斷的告訴他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但,沒有任何一個人喜歡持續被關注在幹嘛、更何況是限制行為。 回想看看過去的經驗吧!  是不是曾有過原本其實不排斥某件事情,但是當某人強迫你去做那件事情後,就瞬間連碰都不想碰了呢?  不管我們年紀幾歲,往往還是會有這樣的"幼稚心態"。 更何況是"年幼又稚嫩的"小小孩!  因此,強硬的逼迫孩子聽話,反而會激起他們反抗的本能。
 
試想,要是有人對正在閱讀此文章的你說: "別在划手機了、讓你的眼睛休息一下....你今天已經看手機看很久了。 是不是該運動一下對身體比較好?"、“誰用完充電線沒有隨手整理好收起來? 每次都亂放,難怪常找不到"。  或是不分青紅皂白的質疑與指控: "你是不是很習慣邊看手機邊走路? 這樣很危險你知道嗎? 是不是沒人念你的時候你就很習慣這樣做事?"、"做事情的時候不要分心看手機! 你會害其他受傷你知道嗎?!"  以及最恐怖的碎念說教: "你又看手機看到耽誤事情了...我發現這個糟糕的習慣對你的工作效率影響很大。 你知道工作表現不佳有什麼後果嗎?  你本來給自己設的那些目標呢?  大家都很忙,沒人有辦法一直盯著你在你旁邊提醒你。 人要學會對自己負責...."  你會做何感想?  應該很想翻一百個白眼然後賞對方一記耳光吧?  更別提配合對方完成"代辦事項"了。
 
您可能會抗議:  我可都是為了顧全大局善意的提醒而已喔! 可沒有這樣對孩子講話的嗎?   現在讓我們轉換一下角色,試著回憶看看以下狀況是否曾發生過: "這是你的包包嗎? 現在立刻馬上撿起來!"、"把玩具收好!"、"別再發出那個怪聲音”、 “去洗手"、"小心走路! 你會被車撞到!"、     "快下來! 不然你會摔跤!"、"你又忘記把課本帶回家?"、"為什麼我剛跟你說不能亂丟食物你就把麵丟到地上?"、"你確定現在是玩玩具的時間嗎?"、"隨便拿別人的玩具不是好孩子的行為喔!  要是別人亂拿你的玩具你會不會很生氣? 所以你不能亂動別人的東西啊! 這樣以後沒有小朋友會想跟你玩喔~"、 "我數到十之前要是沒把玩具收好,我就會把他們通通丟掉!"、"不乖乖把菜菜吃完就不給你喝果汁!" 
 
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呢?  有些家長或許會認為,這些聽起來像"威脅",導致孩子不願意配合的語句在實務上有絕對存在的必要。 "因為這樣孩子才會知道如果他們不聽話,會有怎樣的後果”。 我們很需要靠這些"後果"來讓孩子願意配合。 問題是,這類"如果你不....我就...."的後果型話語在小小孩聽來,常被解讀成為"大冒險"。 舉例來說,當孩子又開始亂丟食物,而媽媽告誡他: "如果你再丟一次,就沒有點心吃了!" 孩子聽到的可能只有 "再丟一次!" 這個超誘人的大冒險。 而威脅的另一個極端,用"禮貌"的方式來跟孩子溝通呢?  換成: "可以請你別再亂丟食物嗎?"可不可行? 這樣應該就不會讓孩子感到"被吩咐或是被威脅"了吧?  但這個方式同樣行不通。 理由是,跟"請拿一張衛生紙給我"不同的地方在於,當你很有禮貌的"請"孩子不要做某件事時,你本質上無法被"禮貌地婉拒"。 如果孩子回答"不可以~",你真的有辦法接受這個答案嗎?
 
….看到這邊,大家是不是覺得有點絕望呢?  我們到底該如何讓非理性、沒有邏輯的小小孩願意配合大人,並在關鍵時刻"按表操課"呢?  以下介紹幾個實用的小tips:
  1. 1.把必辦事項變"好玩"
    抱歉抱歉,第一個提供給大家的tip在使用上所需要的條件比較多: 家長必須相對的有"閒情逸致"。  應該是說,這個方法最好能在爸媽們"整體感覺還不錯"的時候使用。 雖然所需條件比較多,這個方法使用上的效果可說是出奇的好,非常推薦大家嘗試看看。 舉例來說,讓物品"活起來"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當孩子不願意穿鞋的時候,可以嘗試讓鞋子開口說: “我覺得空空的好寂寞呀!  多希望有一個小朋友把熱熱的腳腳放進來!"  當孩子不願意收玩具的時候,可以讓玩具箱開口: “肚子好餓呀! 餵我吃積木~ 我要吃紅色脆脆的那塊!"  當孩子喝完水杯子隨手丟的時候,可以讓杯子抱怨:  "我好害怕呀! 我不要一個人被丟在外面~"  孩子抗拒刷牙的時候,牙刷可以開口: "我看到一個壞細菌躲在牙齒後面! 讓我進去消滅它~"  這樣一來,孩子的好奇心或許就會被激發,也變相的鼓勵他們更願意配合這些"必須做的事"。

另一個"變好玩"的方式是把平淡的日常瑣事,變成一個有趣的任務或是競賽。 當要求孩子把脫下來的髒衣服丟進洗衣籃時,別說: "不可以把衣服丟滿地!! 現在拿去丟進洗衣籃!"。 試著說: "猜猜看把全部的衣服丟進洗衣籃需要幾秒鐘? 五秒? 十秒? 我覺得要在十秒鐘以內做完這~~~麼多事情像是不可能的任務耶! 我們來試試看吧!" (等待) "哇!! 你只花了五秒鐘耶!"  當孩子不願意換上睡衣的時候,別說"要是你現在不換上睡衣的話,媽媽就沒時間講床邊故事了唷!" 試著說: "你想挑戰看看閉眼睛換睡衣嗎?"  如果需要同時帶很多孩子,要讓他們瞬間安靜下來聽你講話簡直比登天還難。 這時候,與其大喊: "大家安靜! 先停下來!"  試著讓大家模仿魔法故事中的"瞬間石化變成雕像"遊戲來達成目標。 其實要把平淡事情變有趣的方法真的有很多,大家不妨發揮創意喔!
 
有許多家長一開始其實對這個方法非常抗拒,認為孩子就是應該乖乖聽話、配合大人。他們認為: “實在沒那個時間跟精力把一件很簡單的小事變有趣。我們要做的應該是教規矩,而不是讓關係本末倒置"。  的確,直接下指令或威脅利誘,在很多時候能省去不少的時間跟創造效率。 但當孩子怎麼都不肯配合,家長們就可能需要花費雙倍的精力用斥責、逼迫,甚至是懲罰的方式達成目的。這時候,哭喊與尖叫往往也無法避免。 如果能在這種關鍵時刻,透過把事情"變好玩"來讓孩子更願意配合,或許就能讓整體氣氛維持在相對和樂與正面的狀態。
  1. 2.提供"選擇"
    乍聽之下這第二個tip可能會引起所有家長的反彈。 "選擇? 沒得選呀! 要去學校就是得換衣服、睡覺前就是要刷牙、吃飯前就是要洗手....哪來的選擇可言?"  其實,在這裡強調的並不是要讓家長做出妥協,而是在可接受的前提下讓孩子參與決定的過程。 跟成年人一樣,小小孩也渴望在一定程度上能掌握或控制自己生活中的某一部分。 因此,當要孩子立刻上車的時候,別說: "現在立刻上車!",試著說: "等等坐車出門的時候,你是想要帶玩具還是點心一起上車呢?"  當孩子抗拒洗澡的時候,別說: "別鬧了! 乖乖待在浴缸/浴室裡面!" 試著說: "你今天想要洗很多泡泡的沐浴乳,還是要泡泡比較少但是會滑滑的那種呢?"  當要孩子寫功課的時候,別說: "馬上給我去寫功課!" 試著說: "你想要先把功課寫完、然後我們可以一起做其他事情,還是想要先吃點心休息一下在寫?"  這種溝通方式不但可以傳達家長對孩子的尊重,更可以讓孩子從小地方開始練習做決定。

當然,這個tip在實行上也很可能會踢到鐵板。 舉例來說,當孩子想要拿剪刀剪抱枕或是娃娃的時候,家長可能會嘗試溝通: "這些東西不可以剪喔! 不過你可以剪廢紙或是紙板。 想要剪哪一個呢?" 孩子很可能會立刻拒絕: "都不要! 我就是要剪娃娃!"  這時候,我們可以繼續說: "可是我不想要娃娃被剪刀剪耶~ 那還有什麼是可以剪的呢?"  孩子可能回答: "我可以剪線、剪衛生紙、剪窗簾....我可以剪外面的草...."  請注意,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孩子自己做決定"。 而不是單純的告訴他: 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大家是不是已經躍躍欲試了呢?  期待這次能得到更多反饋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