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專區
焦慮壓力與鼻過敏 千萬別陷入惡性循環
2021-02-26
焦慮壓力與鼻過敏 千萬別陷入惡性循環
大家是否有過以下的經驗: 預期將面對巨大壓力,如重要的報告或是面試、大考,或是即將到一個新環境時,身體就開始不對勁,明明很累卻翻來覆去無法入睡。 等到報告/面試/考試結束後,繃緊的神經獲得釋放,反而卻生病了。 其實上述的情況是源於我們的免疫系痛面對壓力與焦慮的情緒時,所引發的反應。 今天,我們將介紹壓力與焦慮對免疫系統的關係,以及它們與過敏間的惡性循環。
 
"壓力"對於免疫系統的影響
廣義來說,壓力是指人類面對情緒上或身體上的有形或無形威脅時,無法正常回應的感受狀態。 適當的壓力可以提高我們的警覺性,讓我們更小心思考、謹慎行事,從而發揮更理想的表現。 然而,過度的壓力則會引發困擾、沮喪氣餒等負面情緒。  當壓力來襲時,我們的身體主要會分泌三種賀爾蒙: 腎上腺素(adrenaline),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與可體松(cortisol)。 這些賀爾蒙平常就存在於我們的身體中,對我們身體的正常運作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它們維持了我們的心跳、血壓、血糖濃度、呼吸、消化、排尿等作用。 面對壓力時,腎上腺皮質素與去甲腎上腺素透過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路徑(sympathetic-adrenal-medullary axis)被活化,負責較立即性,也就是所謂的"戰鬥或是逃跑"反應。 這類的壓力通常會讓我們感受的立即的威脅,需要在幾秒鐘內反應。 而可體松,又名腎上腺皮質醇,也就是俗稱的"壓力賀爾蒙",則透過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路徑(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 axis)被活化,所需的反應時間則相對較長(需要幾分鐘而非幾秒鐘),效果的持續時間也比較長。 當壓力存在的時間較長,比如說幾小時或是幾天,可體松便會持續地被製造,並以高於維持正常身體運作所需的濃度,存在於我們的體內。 長久下來,便會導致身體調適負荷(allostatic load),引起身體功能的消耗,使免疫與代謝系統失調,甚至導致臨床疾病。 以免疫系統來說,長期壓力活化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路徑後產生的腎上腺皮質素,也就是可體松,會抑制淋巴球增生與其細胞毒性,並減少腫瘤壞死因子-alpha,第二型介白質,與γ干擾素的產生,導致免疫機能整體下降。


為什麼壓力會使過敏惡化,增加感染風險?
還記得我們曾經提過的第一型與第二型輔助者T淋巴球嗎?  第一型輔助者T淋巴球(Th1),主要分泌γ干擾素、第二型介白質,與腫瘤壞死因子-alpha,促進細胞免疫反應;第二型輔助者T淋巴球(Th2)則主要透過分泌細胞間白素4/5/9/13,使B淋巴球分泌免疫球蛋白E(IgE)抗體,激活肥大細胞、嗜酸細胞與嗜鹼細胞,分泌一系列含組織胺與血清素等物質來促進體液免疫。 簡單的說,Th1主要幫助我們對抗細菌與原蟲的感染,而Th2被激活後,則會造成第一型過敏反應-IgE調節性反應和一般過敏,含常見的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
 
早在2004年,美國國家精神科學院的研究論文就指出,可體松會選擇性的抑制Th1,也就是抑制我們的細胞免疫反應,同時Th1與Th2之間的平衡偏移至Th2,也就是與激活過敏反應相關的體液免疫反應。 這解釋了為何我們在面對巨大壓力或是較長期的壓力後,往往會比較容易生病,且過敏情況可能也比平常嚴重。 此外,在過去的文章中我們曾提過,過敏性鼻炎或氣喘患者呼吸道黏膜帶菌比率比非過敏患者高。 當這類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下降時,高帶菌率也造成感染風險上升。 當呼吸道感染合併加成的過敏症狀,對於我們身體的負擔與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可想而知也大幅上升。
 
以學生族群來說,期末考試的壓力就能影響免疫力。 2016年發表於Saudi製藥期刊的一篇中東論文比較了35位醫學院學生在學期剛開始,期中考與期末考時,體內Th1與Th2相關細胞激素濃度的改變。 研究發現,在期末考期間,也就是大部分醫學生自述壓力最大的時期,體內可體松、介白質4/5/1ra的濃度顯著的升高了,且Th1與Th2細胞激素也從平衡的狀態轉而偏向Th2。 此外,研究也發現醫學生在期末考期間的就診率較其他時間增加。
 
您可能會覺得奇怪,類固醇不是能治療過敏與氣喘嗎? 為什麼可體松這類的內生性類固醇,反而會增加感染風險,且使體內平衡偏向與過敏較相關的Th2路徑呢? 研究發現,我們用於治療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的類固醇,主要透過抑制抗原呈遞細胞製造介白質-12,來抑制已活化T細胞製造Th2相關的細胞激素,進而降低發炎物質濃度,減緩過敏造成的黏膜腫脹、微血管充血、喘鳴等症狀。 也就是說, 短期的外生性類固醇可抑制已因過敏原暴露而被激活,大量的發炎物質分泌的Th2細胞,卻不會影響未接受刺激,穩定狀態下的第二型輔助者T細胞。 反之,當類固醇慢性且長期的存在於我們體內,便可能透過抗原呈遞細胞激活本來未接受刺激,穩定狀態的Th2細胞,引發後續一連串的發炎物質釋放。 此時,又必須使用類固醇來治療急性過敏反應。 如此反覆的惡性循環,久而久之,我們對抗病原菌的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 在這裡,我們必須強調,類固醇在必要時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藥物,治療過敏性鼻炎與氣喘所用的局部噴劑濃度也絕對落在安全範圍。 我們該擔心的是,慢性壓力造成體內內生性壓力賀爾蒙長期不正常釋放,對免疫系統帶來的負擔。
 
過敏導致憂鬱和焦慮
近幾年許多研究指出,過敏可能導致憂鬱和焦慮。 2019年發表於國際過敏與免疫檔案期刊的一篇德國論文,分析了1782位成人受試者,發現有憂鬱傾向的患者,季節轉換時過敏發作的比率也較高。 此外,201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發表於臨床與實驗過敏學期刊的論文指出,未接受治療過敏患者,同時罹患焦慮症、恐慌症、廣泛型焦慮症、憂鬱症,與躁鬱症的比率分別為非過敏患者的1.3倍、1.6倍、1.8倍、1.4倍與2倍。 而在過敏症狀受到妥善的控制後,產生焦慮症、恐慌症、廣泛型焦慮症、憂鬱症,與躁鬱症的比率則與非過敏患者無異。 這個結果也說明了妥善控制過敏的重要性。 雖然過敏與焦慮和憂鬱之間確切的病生理關係目前仍未確定,但試想,長期受鼻塞、流鼻水、鼻子癢、睡眠品質下降,甚至是喘鳴、呼吸不順所苦的過敏患者,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勢必需要更多的精力與體力,情緒負擔居高不下,隨之而來的憂鬱與焦慮是可預期的。 除了過敏症狀對帶來的身體不適以外,對於造成憂鬱與焦慮其實是有學理根據的。 許多研究論文發現,當血中的壓力性荷爾蒙可體松的濃度因增加時,血清素的濃度會顯著的下降。 此機轉是由於可體松會加速色胺酸的酵素活動,使製造血清素的色胺酸數量減少。
 
對兒童來說,過敏性鼻炎與過敏相關的喘鳴症狀則是會增加內化(其所有的感受內在化,而使其身心俱受到傷害,行為癥狀如嘔吐、頭痛、胃痛、哭泣等,長期下來造成憂鬱、社交焦慮、社交孤寂),焦慮與憂鬱。 2016年發表於兒科學期刊的一篇美國研究針對546名兒童進行分析與比較,發現四歲時出現過敏性鼻炎的兒童產生內化行為,焦慮與較高的憂鬱指數的比率,分別為非過敏性鼻炎兒童的3.2倍、2倍與3.2倍。 而患有過敏性喘鳴的病童出現內化行為的比率則為非過敏兒的2.7倍。 且這些過敏疾患的嚴重程度也造成內化行為分數的等比上升。 這個結果顯示,過敏兒有更高的機會衍生情緒障礙、焦慮,與憂鬱。 
 
在過去的一系列文章中,我們分享了過敏的成因,與感染、睡眠品質下降、注意力障礙之間的關係。 同時,我們也解釋了避免反覆過敏原暴露對於預防過敏發作和避免過敏三部曲進展為氣喘的重要性。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從最根本的病生理機轉向大家說明了壓力、憂鬱和焦慮與過敏之間的雙向關係。 慢性壓力不但會讓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抵抗外來病原菌的功能下降,甚至會加重過敏反應,長期下來使我們陷入焦慮與憂鬱的情緒中。 而情緒障礙帶來的壓力又讓這個惡性循環不斷持續,影響健康。 除了盡量找到適合自己的抒壓管道以外,我們或許可以從健康與均衡的飲食、足夠的飲水、規律的作息和運動,以及妥善的控制過敏,才能讓我們身心靈都能處於最佳狀態,有效的面對生活中的大小挑戰喔!